圖片來源:pxwallpaper.com 內外婦兒四大皆空,看似悲觀,我卻逆向操作,在婦產科獨樹一幟不接生只看婦科。因著對行業的熱情,始終堅持不放棄,我找到了一片幸福的藍海。
從小因為功課不錯,所以父母一直期望我可以當醫生,在滿足家裡期望之後,我幸運地發覺,這個工作相當適合我。但我還是認為,要先廣泛了解自己的選擇有哪些,這樣才不會有朝一日覺得後悔。
婦產科是唯一一個可以說恭喜,還可以說再見的醫療科別,是一個很喜氣洋洋的行業,常常可以置身在一個很感動的環境,所以我一直想當婦產科醫師。原以為自己會待在大醫院做研究,但是因為人生際遇,誤打誤撞成為開業醫師。後來發現自己開業可照自己的想法服務更多的病患,收入比大醫院好得多,也更有成就感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開業久了,專業知識會鈍化,所以我現在重回教學醫院當研究醫師(fellow),讓自己重新充電。
婦產科非常忙碌,在有BBcall的年代,常常會三不五時被call走。以前婦產科醫生都是以接生人數作為醫術好不好的依據,但是近年來,年輕女生漸漸注重保護自己的身體,現在不僅產婦會來看婦產科,一些生理期剛來的小女生也會被媽媽帶著來看。也因為這樣,身為女性的我,比其他婦產科男醫生更能體會年輕女性的心情。所以我決定自己開業,專注在婦科而不接生。
一開始大家覺得我的想法很奇怪,一個婦產科醫生怎麼可以不接生?尤其剛開業時病人不多,曾閒到媽媽來聊天可以聊個一下午,內心很煎熬。但後來門診的生意漸漸地做起來了,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。這些辛苦的過程都值得了。
我想分享的是,對於某個行業只要有熱情,就算聽說這行有許多黑暗面,也不要退縮,堅持下去,最終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藍海。
針對目前「內外婦兒四大皆空」的問題,我想告訴年輕人的是,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四大皆空這件事,反而因為缺人而更有發展空間。選擇行業不應只看辛苦面,而取決於自己喜不喜歡,同一個行業還有很多不同面向的思考。
前陣子有一對病人來找我,她們是蕾絲邊,向我詢問借精的問題。對於不同需求的病人,我的職責是讓她們感受到我尊重她們的身體,並且盡我所能提供幫助。
雖然這個問題在台灣還是有法律上的問題,我還是盡可能地提供了我知道的訊息,像是匿名性的捐精( 同性伴侶只能在國外接受捐精,且為匿名捐贈,無法挑選捐贈者)等。之後她們非常感謝我,覺得在我這裡得到了其它診所或醫院沒有得到的幫助。作為醫生,除了看病,病人也有許多疾病之外的心理問題,需要被照顧到。
年輕學子可以趁求學階段多出去看看,多了解別的文化,培養興趣。將來這些都會變成工作的養分,甚至是紓壓的良方。
除了工作,婚姻也在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建議慎選未來的伴侶,並且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,經交往磨合之後,如果認為對方不適合你,就放棄這段感情,尋求下一個有緣人,這是一種對感情務實的態度。因為一個有力的伴侶在我們背後支持,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,飛得更高。一個缺角的另一半,只會給你扯後腿,消耗正向能量。
有關生小孩的事,年輕女性能力提升,有人誤以為只要努力,什麼事都能達成,但懷孕生子就不是這麼回事。一旦生理時限到了,懷孕的難度便大大提升,女性應從年輕時就想清楚將來要不要生小孩,以免造成一輩子的遺憾。雖然現在已有凍卵等人工生殖科技可幫忙,但如果可能,身為婦產科醫生,還是建議大家盡早完成生育大計為佳。
作者:王伊蕾 (幸福婦產科醫生)
學經歷:
目前在台北榮總進修試管嬰兒施術醫師次專科/
前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科專科醫師 / 陽明醫學系畢
責任編輯:錢慧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