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 這個行業的生態?
現今台灣醫師資格的取得,就是考上醫學院醫學系,完成7年學業和實習,考取醫師執照後,再加上一年PGY (Post-graduate year)訓練,即可正式選擇自己想從事的科別接受訓練。當然,這還要去各醫院各科系申請,並接受考試被錄取後才能接受訓練。
近年來大科系內、外、婦、兒以及處理危急病人的急診科,由於攸關生死且值班繁重,醫療糾紛又多,所以申請接受訓練的年輕醫生常低於需求量。相反的,壓力較小的科別如皮膚科、耳鼻喉科、眼科、家醫科、復健科等則是非常熱門,要申請進入接受訓練就比較困難。當然還有一些比較不常被提及的科別,如麻醉科、放射診斷科、病理科等,也都是醫院中不可或缺的專科。
住院醫師訓練時程各專科不同約3-4年,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,還有人會申請次專科訓練,如胃腸科、心臟科等,進一步訓練2-3年後,再取得次專科醫師資格。所以在醫學中心要成為主治醫師,大約需要經過5-6 年的訓練行醫過程。
2) 要好這個行業的工作,在入門(初階)、成熟(中階)、及精熟階段(高階)各需要哪些準備?
初階:
跟著前輩醫師,努力學習他們的知識與經驗,不怕苦不怕操,少抱怨,學習人際關係的建立及與病患及家屬溝通的能力。讀書充實這個行業的基本知識,並學習做研究的基本能力。
成熟階段:
規劃自己工作家庭與人生的走向,決定自己執業的方式。以自己的能力為病人設定長遠的健康與醫療計畫,建立與病人長遠的關係。行有餘力則進修學位、做研究、取得教職,或成為一個成功的開業醫師。當然在這個階段兼顧家庭的發展與照顧也是很重要的。
精熟階段:
帶學生提攜後進,將工作的範圍擴展到醫院外,從事醫學會或公益活動,當然也可在事業穩定發展的狀態下,拓展其他的興趣與活動範疇。
受訪者:張瑞幸(馬偕新生兒科主任)
經歷: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/主要從事早產兒照護/專精於新生兒科醫療。
責任編輯:彭美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