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 這個行業的生態?
— 細分成哪些類別?
大學教師分為講師、助理教授、副教授、教授,另外,若有實務經驗的話,也有實務講師、實務助理教授、實務副教授,以及實務教授的類別。
— 如何養成,取得門票?
以臺灣少子化越來越嚴峻的現況而言,最好要先取得博士學位,以及累積博士後研究經驗。或者於博士班期間,先試試在大學兼任教師,累積教學經歷。
2) 要做好這個行業的工作,在入門階段(初階)、成熟階段(中階)、精熟階段(高階) 各需要哪些準備?(認知的、知識的、能力的、態度的、人際的,以及其他)
大學教師主要有教學、研究、服務三大方面的任務,因為任職的不同階段而比重稍有變化,但三者均不可偏廢。在入門階段(初階)約為講師、助理教授時,以教學與研究較為重要,專業知識必須有學歷佐證,若能有國外留學或交換研究等經驗,會讓視野更開闊,對授課能力會有幫助。在成熟階段(中階)約為副教授時,教學、研究之外,應學習對校內提供服務以及校外之社會服務,努力爭取外部資源,或是進行產學合作計畫,將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研究與實務歷練,可以協助學生進入合適的相關職場。精熟階段(高階)約為教授時,教學與研究的時間分配較少,反而是校內行政服務或校外學會、協會的服務將可能增加,人際關係的運籌將較為吃重。
受訪者:蘇文瑜 (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所教師)
經歷: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所教師、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副研究員、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、京都大學生存圈研究所博士、台大森林與環境資源所碩士、台大森林與環境資源系學士
責任編輯:唐秀萍